中新网12月6日电(中新财经记者 吴家驹)松下是全球知名的电子产品制造商,也是中国消费者非常熟悉的家电品牌。近日,松下电器(中国)有限公司总裁赵炳弟接受中新财经采访时表示,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之一,几十年来,松下与中国一路同行。
“我们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努力者、贡献者、受益者”
“松下集团的中国事业始于1978年,我们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努力者、贡献者,同时也是受益者。 ”
赵炳弟表示,45年来,中国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,为公平、透明、公开的市场化运作,创造了非常好的空间,对此松下有切身体会。
他表示,松下在中国目前有64家法人平台,近5万名员工。松下每年在中国市场的产值,超过1280亿人民币,占松下全球产值的27%。这足以证明,中国对于松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市场。
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,松下的家电就受到了不少中国消费者的欢迎。
在赵炳弟看来,松下在中国市场取得的成功,一方面要归功于,松下作为一家以家电起家的百年老店,在家电上拥有的良好积累和基因。
同时,赵炳弟表示,松下始终秉承着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所提出的“企业是社会公器”的经营理念。在赵炳弟看来,按照中国国家、社会和老百姓的需求,把松下的能力,融入中国的国策和发展趋势,与中国进行合拍发展,是松下保持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。
“在全公司范围内推广中国市场好的做法”
2019年4月,松下集团成立了“中国事务在中国决策”的区域性事业公司:松下电器(中国)东北亚公司,并将总部设在了北京。
赵炳弟表示,松下作为一家采用事业部制的企业,在日本以外成立事业公司,由日本总部进行决策,转变成由现场来进行决策,这是松下百年多历史中的第一次,体现了对中国市场的重视。
他说,松下电器(中国)东北亚公司的成立,使得松下能够最近距离、最前线化地进行分析和决策。该公司成立后,松下借鉴中国本土的发展速度、成本意识和创新模式,与战略合作伙伴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和合作,使得松下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更加丰富,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,对社会贡献的机会和能力不断加强。
赵炳弟表示,松下电器(中国)东北亚公司成立四年以来,在中国做了很多实践,很多产品在中国首发。同时,该公司围绕成本降低,按照客户需求,打造出新的产品,形成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。
“中国市场好的做法,不光在中国国内进行应用,同时也在日本,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推广。”
“中国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非常好的商机”
“面向未来,中国正在推动高质量发展,这对松下来说,是一个非常好的商机。”
赵炳弟表示,中国不光是制造中心,同时也是消费大国和创新大国。目前松下在中国有近万名的技术和研发人员,在中国进行研发的产品非常多。
他介绍,近年来,“中国首发”已成为松下相关产业里非常明显的变化。松下在家电、“住空间”等领域的很多产品,都在中国实现了首发。同时,松下明确,把“健康智能住空间”、智能制造、新能源汽车解决方案等,作为松下在华事业的重点来进行推动。
近年来,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迅猛。赵炳弟表示,松下To C端的产品,在过去大多是线下交易,而如今中国互联网应用、数字化经营,特别是电商,发展得非常快。
他说,松下在数字化、智能化方面,做了非常多的努力。目前,松下电器在中国市场的线上交易额,每年都在增加,而且幅度非常大。
“中国未来的潜力非常大,中国的创新力对我们有正向的影响和带动。我们对中国的未来充满期待,也希望作出新的努力和贡献。”(完)
中新网上海12月6日电 (蒋睿彤 许婧)记者6日从上海海事大学获悉,我国首艘甲醇增程动力船“中山1号”近日在广东省中山市试航成功。
据了解,“中山1号”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建造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艘甲醇增程动力船,由上海海事大学王忠诚教授团队联合河北华北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、广西盛博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开发,广东致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改造。
本次试航全面验证了纯甲醇动力增程、纯电池、甲醇动力增程与电池组共同驱动下的电推技术已具备成熟应用,可推向市场,试验结果表明,所有验证项目全部达到设计指标,试航取得圆满成功。
甲醇增程动力“中山1号”试航现场。上海海事大学供图
“中山1号”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建造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艘甲醇增程动力船。该船船长10.6米、宽2.7米、船艏吃水0.25米、舯0.35米、船尾0.45米,排水量4.5吨,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运行模式及同步补能续航,全航程采用增程模式推进。
数据显示,航行全程实现“零碳排放、超低污染”,标志着该技术在纯甲醇增程动力的续航能力、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融合等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。
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“船舶绿色动力及节能减碳技术研究”团队,在王忠诚教授的带领下,致力于船舶低碳/零碳燃料动力、废气温差发电及脱碳技术的前沿研究。团队成功开发甲醇燃料动力示范船,并建立了船舶废气温差发电实验平台,为船舶行业的绿色转型和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王忠诚教授表示:“此次携手国内企业研发的船用甲醇增程动力系统在‘中山1号’船舶上成功试航,实现了全程零碳排放与超低污染。上海海事大学具有该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,续航力强,集成了多种先进特性,将对推动船舶行业实现‘碳达峰、碳中和’目标贡献重要力量。”
当前,国家在大力发展包括甲醇为燃料的新兴产业,特别是航运行业,同步出台相关扶持政策,甲醇增程动力船“中山1号”的试航成功,对于推动内河、沿海旧船舶更新改造,加快新一代绿色智能船舶研制,具有极强的示范和推动作用。
下一步,上海海事大学将联合河北华北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、广西盛博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,积极推动甲醇应用产业链全面发展,积极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,构建以高效、循环、低碳、高质量为特征的现代绿色航运生态体系,全力护航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,为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,作出积极的更大的贡献。(完)